Recap
這場比賽是2024/25賽季歐洲冠軍聯賽(UEFA Champions League)四分之一決賽的首回合,由阿森納(Arsenal)主場迎戰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比賽於2025年4月8日在英格蘭倫敦的酋長球場(Emirates Stadium)舉行,開球時間為中歐夏令時間(CET)晚上9點。
這場比賽是皇家馬德里首次在酋長球場參加正式比賽。此前,兩隊唯一的正式交鋒是在2005/06賽季的歐冠十六強賽,當時阿森納仍在海布里球場(Highbury)比賽。自2006年阿森納搬遷至酋長球場後,這是皇家馬德里首次造訪該場地。
在比賽中,阿森納以3比0擊敗皇家馬德里,取得了四分之一決賽的首回合勝利。中場球員德克蘭·賴斯(Declan Rice)在第58和第70分鐘分別以直接任意球破門,展現了他在定位球上的精湛技術。第75分鐘,米克爾·梅里諾(Mikel Merino)接應萊安德羅·特羅薩德(Leandro Trossard)的助攻,攻入第三球,為阿森納鎖定勝局。Diario AS+1Reuters+1Reuters
皇家馬德里在比賽中表現不佳,進攻端缺乏威脅,防守端也未能有效阻止阿森納的攻勢。此外,球隊中場愛德華多·卡馬文加(Eduardo Camavinga)在比賽末段因累積兩張黃牌被罰下,將缺席次回合比賽。
次回合比賽將於2025年4月16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的聖地亞哥·伯納烏球場(Santiago Bernabéu Stadium)舉行。皇家馬德里需要在主場至少以三球優勢取勝,才能將比賽拖入加時賽,或以更大比分逆轉晉級。
阿仙奴如何應對?
阿仙奴近況:主場強勢回歸,壓制與應變並存
即將迎戰皇家馬德里的比賽前,主隊阿仙奴於近六場主場賽事中展現出漸趨穩定的主場統治力。面對富咸的最新一戰,阿仙奴以2比1取勝,全場共錄得17次射門及4次中目標,控球比率為50.9%,比賽中在關鍵時刻憑藉前場快速轉換成功撕破對方防線。此前與車路士交手時,主隊即使控球率僅為40.9%,卻仍能憑高效率的轉守為攻拿下1比0勝仗,顯示阿仙奴在對抗強隊時的戰術耐性與守轉攻能力。
主場面對韋斯咸的一役卻暴露出另一面。阿仙奴在該仗擁有67.8%的控球優勢及高達20次射門,但攻堅乏力導致以0比1落敗,表現出在密集防守下破防手段不足的問題。對陣曼城時,主隊則反其道而行,在較少控球的情況下(45.7%控球率)創造7次射中目標,並以5比1大勝,展現其在大戰中的高效率與致命轉換能力。
其他賽事包括2比2逼和阿士東維拉及2比1擊敗熱刺,均體現主隊在不同風格對手面前的調整能力,特別是在控球比例佔優時,能保持攻勢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平均而言,阿仙奴主場近6仗錄得15.5次射門、4.5次射中目標及54%控球率,反映其戰術執行力已逐漸穩定,特別是在酋長球場這一主場舞台上,球隊傾向在中場展開傳控,製造前場壓力,透過壓迫與高位攔截營造射門空間。
不過,需注意的是阿仙奴於被高密度防守或陷入人數劣勢情況下,對場面控制力會有明顯下滑。因此,若客隊選擇後場堅壁清野,主隊需尋求更多中路以外的突破策略。
阿仙奴近況趨勢:控球為本,穩健求勝,但對密防解法仍需突破
主隊阿仙奴近六場主場賽事展現出強烈的控球導向和穩健的比賽節奏,逐步鞏固在酋長球場的主場優勢。球隊平均控球率達到54%,場均射門15.5次,其中有4.5次中框,顯示他們在前場製造威脅的穩定性。然而這些數據背後,亦浮現出一些技術層面的瓶頸與轉型需求。
從戰術層面觀察,主隊在勝出富咸與車路士兩場比賽中,展示出精準的守轉攻能力,即使在控球不佔優的情況下仍可創造更多高質機會。特別對車路士一戰,阿仙奴以僅40.9%的控球擊敗對手,展現其在強度與效率上的新平衡。然而對韋斯咸的失利則暴露問題:阿仙奴面對低位防守與密集陣形時,縱然有高達67.8%的控球率與20次射門,但因缺乏有效突破與中鋒支點,無法轉化為實質威脅,最終以0比1敗北。
值得一提的是,主隊面對曼城時以5比1大勝,這場比賽成為觀察其進攻結構轉型的風向標。在控球略低於對方的情況下(45.7%),球隊透過快速轉換與空間利用達到高效破門,全場錄得7次射中目標。這表明主隊在需要進行快速縱向推進時具備相當能力,但能否重複執行取決於對手壓迫與後場空間是否開放。
戰術調整方面,主隊仍依賴雙翼與進攻中場的靈活穿插,透過壓迫與高位逼搶奪回控球主動。不過,若被對方逼入中場密集混戰,缺乏快速換邊與直線滲透的情況下,整體節奏可能過於依賴比寧咸與厄德高式的創造力。未來面對反擊能力極強的對手時,主隊須特別留意中場失誤所導致的防守空檔。
皇家馬德里 戰術板分析及賽後報告
維拉利爾 1-2 皇家馬德里
戰術板分析 Tactical Breakdown(戰術板分析)
快打反擊:麥巴比 雙響突顯轉守為攻威力
麥巴比 今場兩個入球均來自快節奏反擊,顯示安察洛堤今仗重點部署在速度與直線推進。尤其第17分鐘的第一球,源自中場快速奪回控球後,巴謙·迪亞斯 與 麥巴比 快速組織,打穿 維拉利爾 尚未重組的防線。第二球(23’)則由 華斯基斯 於右翼高速傳中,麥巴比 射門冷靜,展現高效率轉化能力。
此模式凸顯皇馬在反擊中依賴 麥巴比 的直線跑動與 華斯基斯、洛迪高 等翼衛邊路支援,但亦反映出一個問題 – 缺乏穩定控球能力時,反擊成為唯一選項,未能在陣地戰中控制比賽節奏。
中場機動與高壓防守:卡馬雲加 與 華維迪 貢獻巨大
卡馬雲加 與 華維迪 在中場的攔截與橫移範圍為防守穩定性關鍵。全場多次高位壓迫造成 維拉利爾 傳球失誤,包括第79分鐘 華維迪 遠射前的成功搶斷,令皇家馬德里在壓力下仍有反擊轉換空間。
值得一提是 卡馬雲加 多次成功破壞 維拉利爾 右路推進,包括第90分鐘阻截 耶利米·賓奴 傳中。這類高強度對抗為後防線提供喘息空間,但過度依賴球員體能,於比賽尾段出現壓力下降跡象。
防守漏洞與邊路壓力:法蘭·加西亞 與 華斯基斯 面對重壓
皇馬今仗防守右、左閘壓力明顯,尤其 法蘭·加西亞 被 維拉利爾 重點進攻。全場 維拉利爾 共獲得11個角球,當中不少來自 法蘭·加西亞 被突破後的補位解圍。維拉利爾 的 艾約斯·佩雷斯、阿歷斯·巴爾拿 透過不斷邊路轉邊與空間調動,測試兩側閘位防線。
尤其在第89分鐘連續三次進攻,包括 甘華拿 的頭槌與 蘇亞雷斯 外圍射門,正反映出皇馬邊路未能有效封鎖第二點控球,若非門將 古圖奧斯 數次救援,形勢或出現反轉。
後備換人部署:摩迪 與 古拿 提供穩定性但創造力不足
第61至83分鐘之間,安察洛堤嘗試透過 摩迪、雲尼素斯與 艾達·古拿 注入技術與控球來穩定節奏,但實際上球隊於最後20分鐘被 維拉利爾 圍攻。古拿 雖於87分鐘有一次機會射門,但偏離目標;摩迪 的調度更多是為穩定中場,而非主動出擊。
此反映球隊在領先下的後備調度策略仍有待優化,未能有效控制節奏或增加破密集防線的創造力。
賽後總結(賽後總結)
結果雖勝,細節需調整
即使皇家馬德里以 2-1 擊敗維拉利爾,全取三分,但賽事中所暴露出的防線壓力管理、中場轉換節奏及陣地戰創造力問題不容忽視。麥巴比 的破門能力為球隊提供關鍵分數,但依賴個人能力未必能長遠維持戰果。
安察洛堤需於接下來賽事中調整中後場壓力轉化與穩定性,特別是面對高強度邊路進攻的防守配置。雲尼素斯與 古拿 需更多融入進攻套路,提升後備時段的進攻輸出,確保球隊在領先時段不僅守得住,更守得穩。